3月31日,据多家媒体报道 ,人形机器人领域知名独角兽企业达闼机器人正陷入危机 。3月27日,据南方财经报道,广州黄埔区知识城凤桐横街4号 ,达闼机器人分公司大门紧闭,空无一人,水电供应已中断多日;同时 ,上海总部及北京、深圳等分支机构数百名员工卷入长达一年的讨薪纠纷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就在3月17日,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与厦门松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厦门 ,刚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。松霖机器人是A股上市公司松霖科技(603992.SH)旗下专注于机器人业务的全资子公司 。当时,达闼机器人副总裁杨光华 、松霖机器人负责人韩锋钢等还共同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。
公开资料显示,达闼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,由通信领域资深专家黄晓庆创立 ,曾获软银、富士康等巨头注资,累计融资超54亿元,专利申请量超2000项 ,云端机器人领域专利数全球第一。公司以 “云端大脑+5G网络+终端身体 ” 为技术路线,在医疗、教育 、智慧城市等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,并在2023年获科技部批复建设 “云端机器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” 。达闼机器人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黄晓庆还因此获得了上海 “白玉兰纪念奖” 殊荣。
截至目前 ,达闼机器人已完成5轮融资,在A轮、B轮与B+轮融资额均达到或超过1亿美元,投资方包括软银中国资本 、启明星辰、深创投、中关村发展集团 、金地集团、富士康等。
不过 ,自2024年初起,达闼机器人陆续出现欠薪、裁员现象 。员工透露,公司采取 “万元以上工资折半发放 ” 等临时方案拖延支付 ,最终演变为全面停薪、停缴社保,部分员工被迫签署分期支付协议却分文未获。天眼查数据显示,公司在3月24日新增2176万元执行标的。同时,还涉及司法案件20余起 ,主要涉及供应链纠纷与知识产权诉讼。
据悉,达闼的人形机器人项目因核心部件成本高昂陷入困境,公司单台机器人柔性关节成本占比超60% ,量产机型GingerXR售价超20万元,难以打开C端市场 。尽管公司宣称与300余家合作伙伴共建技能模型库,但开发者活跃度远低于预期 ,生态布局滞后于竞争对手优必选 、宇树科技。此外,达闼长期依赖政府和企业采购试点工程,未能形成可持续的规模化收益模式。
而资本市场的遇冷加速了达闼机器人的危机 。其实早在2019年 ,达闼科技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提交招股书,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,融资5亿美元。然而2019年7月 ,达闼科技收到美商务部“禁止公司将技术和技术信息从美国的研发分支机构传送回北京总部”的发函;10月份,公司又因盈利能力等问题受质疑而被推迟IPO;2020年,美商务部又向达闼科技发出技术限制令,达闼科技的赴美上市计划暂时搁浅。此后 ,达闼科技在2023年港股上市计划同样未果,南京产业基金因 “技术商业化进度不达标” 暂缓审批 。
当前,我国人形机器人行业虽在资本市场炙手可热 ,但其投融资生态已显现多重结构性矛盾。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融资总额超70亿元,2025年前两月再获20亿元投资。然而 ,超80%融资集中于仿人运动控制、关节模组等硬件领域,且技术路线高度雷同,企业盲目跟随特斯拉Optimus等巨头设计 ,导致重复研发和资源浪费 。
目前,机器人行业明星企业如宇树科技、智元机器人估值已突破百亿元,但产品仍以实验室级动作为主 ,商业化能力未达预期。知名投资人朱啸虎指出,行业共识高度集中推高估值,但“技术成熟度与估值严重脱节 ”。
独角兽企业达闼机器人陷停摆危机:3月刚签新合作总部就人去楼空|界面新闻 · 科技
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“支撑”,人形机器人加速走向产业化|界面新闻 · 快讯
智元机器人:正与阶跃星辰合作将多模态能力赋能到机器人|界面新闻 · 快讯
何立峰出席中国美国商会年度答谢晚宴时指出,中美拥有广阔合作空间,鼓励美国企业共享中国发展机遇|界面新闻 · 快讯
德展健康: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签署合作框架协议,拟在公司所属企业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|界面新闻 · 快讯
盘前机会前瞻|北京发布重大利好!将推动万台具身机器人规模落地,这几家当地企业有望显著收益(附概念股)|界面新闻 · 证券
亿道信息:目前公司暂无人形机器人产品开发及人形机器人公司合作|界面新闻 · 快讯
司南导航与蔚蓝引擎战略合作,探索无人农场、农机自动驾驶及农业机器人领域发展|界面新闻 · 快讯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